因应时代而生,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麦荔红:
近日,因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离世,有关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话题再次被带到公众面前。中国连环画伴随着现代城市的文化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也随着现代城市资讯的发达而日渐式微。被称为”连环画的守护神”的连环画研究专家姜维朴认为,这跟世俗偏见有关,但他在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也承认”连环画在中国影响的确比较大”。对于连环画式微的原因,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麦荔红认为,”现在连环画的功能已经从传播教化作用转变成了收藏品类”。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上海成为中国连环画的摇篮
1949年之前,连环画家少有科班出身,作品总体比较粗糙,可以说,连环画的发展是伴随着媒介的进步而前进的。随着二十世纪初印刷事业日趋发达,胶版、影写版、彩色版、卷筒机,这些有利的条件促使连环画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内容上,往往以一定人物为中心,每期发表四幅至八幅,绘写一个紧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故事。而作为当时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成为了中国连环画的摇篮。
据麦荔红介绍,20世纪20年代,除世界书局和另外几家大书局曾经短期出版过连环画外,大约有20多家经营出版连环画的小书商,而从事连环画创作的专业作者不超过10人,其中知名的有刘伯良、李树丞、朱润斋和陈丹旭等几位。
值得一提的是,朱润斋代表作品《天宝图》曾风靡一时,以至民间流行了一句顺口溜:”看了《天宝图》,忘记肚皮饿。”而继朱润斋之后,在当时连环画界有影响的作者有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等。
麦荔红称:”1949年以前,连环画主要分三类,一是国统区的连环画,比较有名的是《天宝图》等武侠连环画;第二类是以木刻方式创作的解放区革命连环画,比较有名的是《铁佛寺》;第三类则是连环漫画,例如叶浅予先生的《王先生与小陈》等。”她表示,虽然连环画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大发展,但总体是比较粗糙的。很多”小人书”的内容,取材于历史演义和神怪武侠。而当时的连环画的创作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连环画家,多半是出自于师徒制的手工作坊似的画店,出身比较苦,属下层劳动阶层。”像赵宏本先生就带了几个徒弟,类似流水作业一样画连环画。所以,从技法的角度,它会比较粗糙。更有画家自嘲创作生涯为’臭虫生涯'”。
建国后几十年技法多偏传统
1949年之后,编创出版的连环画作品,较之旧连环画,根本的变化是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富有革命教育意义,文学脚本开始被提到重要地位。”对新连环画思想性的要求,使连环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刘永胜在《新中国连环画图史》中如此写道。
这一时期,不仅涌现了大批高水平的连环画作者,如徐燕荪、王叔晖、程十发等,绘画的形式、风格、题材也变得多种多样。而在民国时期已享有声誉的连环画家如赵宏本、钱笑呆、董天野等,其代表作品基本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1949年,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连环画专业出版社——大众图画出版社的成立,与1950年6月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连环画刊物《连环画报》,正是这一辉煌时期的推动者与见证者。而由姜维朴组织编创的第一部根据古典文学编绘的连环画库《水浒》(共26册)也相继出版。
据统计,大众图画出版社于1950年和1951年即出版了四十余种连环画,如由蔡若虹(笔名张再学)改编、刘继卣绘画的《鸡毛信》、《王秀鸾》和徐燕荪绘的《三打祝家庄》等,仅上海一地前后出版的连环图画就约有三万种,发行量超过三千万册,而在出租书摊上经常流转的有一万多种。
麦荔红分析称:”从1949到1979年的三十年里,连环画风格有各种形式,包括素描、线描、水彩、水墨和工笔,但基本都是属于传统的用图画讲故事的风格,而且这时候的连环画创作和出版,也是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阐释。”
到八十年代该领域充满探索激情
与五六十年代连环画创作的高峰期相比,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连环画创作无论是在内容、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上,其丰富性是前所未有的。而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和让人敬服的连环画家,也集中涌现。
一直受到群众喜爱的电影连环画,这期间也在大量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电影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第一版印到150万册,1979年出版的《小兵张嘎》《洪湖赤卫队》第一版印到100万册。1980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增加到1000余种,4亿余册。连环画在群众中,在城镇的图书室和租书摊站上又广为流传开来。
“八十年代中后期武侠连环画泛滥。八十年代是充满解放感、充满探索激情的年代,很多有才华的画家相继涌现,他们努力把20世纪以来世界美术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经验和技巧与这种探索精神相结合。”麦荔红研究分析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飞速提升,大量引进的国外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电视卡通、卡通画册等,几乎完全攫住了少年儿童的心灵,他们根本不知”小人书”为何物。由于对市场效益的追逐等原因,出版的大量的通史、寓言、童话故事等绘图本,往往粗制滥造,或者概念化、风格化倾向过于明显而稍有新鲜感。
九十年代后期,国画油画可以走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转向了这种追求个人主题性创作了。连环画慢慢少了。但这个年代也是有可圈可点的连环画。其中沈尧伊《地球中的红飘带》,这本连环画最大的特色是用素描来创作,而且每一幅画都可以当做独立的主题性创作去看。”可以说经济上的考量非常少,而精品上的考虑则非常多。”麦荔红认为,新世纪以后,连环画开始式微,”现在连环画的功能已经从传播教化作用转变成了收藏品类”。
对于当下连环画创作的现状,作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领军人物姜维朴表示忧虑,但仍然充满信心。”现在连环画比我们当年少多了,特别是一些偏见让这一行举步维艰,它需要改革,它要变。千万不要把连环画创作变成赚钱的工具。”
已故连环画大师贺友直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国画是高级的,国画用到连环画上就低了?这是不合逻辑的,我认为连环画应该有它应有的地位,这才正确。”
特别是一些名家连环画爱好者把连环画进行扫描电子化,对连环画的发展也是一种保护,比如lhh.a8z8.com是比较全的在线看连环画网站。
什么是连环画
连环画,最早的名称叫”连环图画”,俗称”小人书”,是用多幅画面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连环图画最早起源于西周青铜器纹饰,两千多年里有诸多变化,直至晚清时期,随着石印技术的兴起,它的样式才逐渐固定下来,一般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大众普及性纸本读物。连环画得名较晚,1927年上海世界市局的《连环图画三国志》问世后,它才成为一个通行的专有名词。
麦荔红称:”连环画因应城市平民生活的文化需求而产生,用图画讲故事这样的连环画是从二十世纪初才真正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