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秀成是广西梧州藤县宁风乡新旺村人。八岁时,跟他的舅舅读书。 |
|
2)因为家中贫苦,只读了三年书,到十一岁,便回家帮父亲种些山地,勤苦度日。 |
|
(3)太平天国元年(一八五一年),他已二十七岁,太平军经过藤县时,他有志革命,便去投军。 |
|
(4)他是个天才的战略家,至太平国四年,因为常打胜仗,已从下级军官升为指挥官。 |
|
(5)太平天国六年,杨、韦之乱后,他镇守桐城,叫部将李昭寿,写信招降捻军五十万。 |
|
(6)这时,清军连营百多里,围住镇江、桐城一带。他率军会同陈玉成,把清军打得大败。 |
|
(7)太平天国八年,清将张国梁等,围困天京(南京)。他单身匹马,冲出天京,一日一夜,赶到芜湖。 |
|
(8)到了芜湖,同堂弟李世贤商量好,叫李世贤把守南岸,他自己担任北岸的军事指挥。 |
|
(9)他率精兵于八月十八日到乌衣,把清将德兴阿、胜保的军队,打得大败。 |
|
(10)正好陈玉成也带兵赶到,就前后夹攻,大破清军的江北大营,恢复了南京与江北的交通。 |
|
(11)天王洪秀全叫他同陈玉成去救三河。他用奇兵把湘军大将李续宾杀死,湘军精锐丧失大半。 |
|
(12)太平天国九年,李秀成的部将李昭寿已降清。因此洪秀全对李秀成也有些怀疑,同两个哥哥商量后,决定先封陈玉成为英王,却不封李秀成。 |
|
(13)无耻的李昭寿,自己降清以后,还写了一封信给李秀成,想劝李秀成也去降清。 |
|
(14)李秀成一看大怒,便把信扔在地上。恰好洪秀全派侍卫到李秀成的营中来察看动静,秀成便把这事告诉侍卫。 |
|
(15)侍卫回来报告洪秀全,洪秀全更加怀疑他了。就下令把船只封锁,不许他回天京。 |
|
(16)可是过了一二十天,洪秀全见他毫无动静,便连忙在黄缎上亲自写了"万古忠义"四个字。 |
|
(17)写好后,差人到浦口送给李秀成,并封他为忠王。这时候,清兵又把南京围住了。 |
|
(18)李秀成到芜湖去调兵,清兵打过来,浦口江边的营盘和九洑洲全被清军占领。 |
|
(19)他在芜湖召集诸将开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苏杭,截断清军的饷源,分散敌方的兵力。 |
|
(20)太平天国十年的正月里,他亲率精兵七千攻杭州,清兵果然来救,包围南京的兵力,就分散了。 |
|
(21)他见敌人中计,就假设旗帜,以为疑兵,然后悄悄地带领军队,回救南京。 |
|
(22)李秀成在建平会合几路兵马,于三月二十六日,攻破清兵的江南大营,解了南京的包围。 |
|
(23)南京解围后,李秀成奉命去攻苏、常。清将张国梁被打得大败,逃到丹阳,投河自杀。 |
|
(24)他派人把张国梁的尸首埋葬好,于四月二十二日进军苏州。人民香花迎接,他连忙下马慰问。 |
|
(25)可是苏州周边的乡村,还有一些受清廷欺骗的乡民,持械抢劫,扰乱地方。他就亲自到乡间,用好言去劝谕。 |
|
(26)乡民竟把他围住,并且拿矛指着他的头颈。他对乡民宣传太平天国的新政和革命的意义。 |
|
(27)乡民被他说服,都弃械投降。在七天之内,元和、吴县、长洲一带的人民,都来投靠太平军。 |
|
(28)他回到苏州,发银发米,救济穷人;又除去苛捐杂税,减轻人民的负担。苏、常安定。 |
|
(29)太平天国十一年九月,浙江各县,都已收复,只剩孤立的杭州。李秀成率军包围杭州,劝守城的清将瑞昌与巡抚王有龄投降,以免人民受苦。 |
|
(30)城内粮尽援绝,人民饿死的很多。他写好信,射进城去,说是只要投降,连清兵也不杀一个。 |
|
(31)王有龄和清将瑞昌,都不相信。城破,瑞昌战死。李秀成去找王有龄,王也已经吊死了。 |
|
(32)他命令把王有龄好好棺殓,派王的亲兵护送棺材到福建原籍。被捉的许多清兵,一个个给钱遣散。 |
|
(33)城内无衣无食的难民很多,他连忙从嘉兴调来一万担米和二十万钱,分给难民。 |
|
(34)太平天国十二年夏天,汉奸头子李鸿章,招了一批西洋兵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军在松江一带,把西洋兵打得大败。 |
|
(35)同时,曾国藩率领湘军,从安庆来包围南京。洪秀全一天好几次派人来叫他回京。 |
|
(36)他因苏州方面军事紧急,一时不能动身,洪秀全就来责备他。没法,他只得回南京去。 |
|
(37)回到南京,他劝洪秀全弃了这座孤城,到苏杭去建都。洪秀全不答应,还责备他怕死。 |
|
(38)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受了曾国藩的运动,来劝他降清。他大怒,立即把宋永祺送交刑部法办。 |
|
(39)英王陈玉成,已在安徽战死。太平天国十三年,江浙富庶的地区,全给清廷军队和外国流氓军夺去。 |
|
(40)到太平天国十四年的春天,南京被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兵围住,形势非常危急。 |
|
(41)最严重的问题是城内发生粮荒。李秀成就散发自己家里的米谷,救济穷人。又把母亲和妻女所有的金银首饰拿出来,作为军费。 |
|
(42)局势一天天危急。一天,洪秀全流着眼泪,对李秀成说:"你弃城出走的计划是对的,现在来不及了!" |
|
(43)四月二十七日晚上,洪秀全服毒自杀。李秀成等秘密商议,恐动摇军心,暂不公布。 |
|
(44)李秀成叫宫女们用绣龙黄缎包着洪秀全的尸体,然后埋葬在殿后。太平军的规矩,埋葬尸体,从来不用棺材的。 |
|
(45)李秀成死撑着这座危城。曾国荃掘了三十六处地道,想偷入城内,全被他破获。 |
|
(46)李秀成虽然日夜严密防守,但是城内粮荒空前的严重,饥民纷纷饿死。 |
|
(47)坚守到六月初,曾国荃用三万斤火药,把城墙炸破了三十多丈。 |
|
(48)南京城被攻破了,清兵蜂拥而入。疲乏的太平军,还是奋勇应战,无人投降。 |
|
(49)在三天之内,清兵杀死军民十多万,秦淮河填满了尸首。城内变成了一个火海。 |
|
(50)李秀成保护洪秀全的长子洪福瑱逃走。他把自己的战马给洪福瑱骑,自己骑了一匹瘦弱的马。 |
|
(51)李秀成带了几百个人,连冲几个城门,冲不出去。到半夜里,才从一个缺口冲出去。 |
|
(52)清兵追赶上来,在半路上把洪福瑱冲散了。李秀成因为骑了匹瘦弱的马,逃不远,迷路在山中。 |
|
(53)他单身匹马,败走清凉山。因为人饥马乏,在一个破庙里休息。 |
|
(54)正在宽衣乘凉,忽见山下有八个人走上山来,他以为敌兵来捉他了,站起来就跑。 |
|
(55)八个乡人觉得很奇怪,连忙上追,追近一看,才知道是忠王李秀成,他们都流着眼泪,一齐跪下。 |
|
(56)乡人知道他是最爱人民的,有意救护他,就劝他把发剃去,使敌军看不出,可他不答应。 |
|
(57)不料其中有个姓陶的乡人,心想发财。他认识清兵时的一个伙夫,同去密告请赏。 |
|
(58)清兵得到密告,非常高兴,立刻派兵,去搜捕李秀成。 |
|
(59)李秀成正在一间草屋里吃饭。冷不防清兵搜寻过来,无处可逃,就被捉住。 |
|
(60)七个乡人,又气又恨,就把姓陶的乡人和伙夫打死,替李秀成报仇。 |
|
(61)曾国藩还在安徽,听说南京被攻破,李秀成被捉,连忙赶到南京,来审问李秀成。 |
|
(62)李秀成受过审问后,在狱中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自传,有好几万字长。 |
|
(63)曾国藩看了他的自传,知他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留着他,即是留着革命的导火线,同兄弟曾国荃密商,决定把他先斩后奏。 |
|
(64)太平天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历一八六四年八月七日),李秀成在南京就义时,民众没有一个不痛哭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