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认为,内容对于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用户时长,谁能占领用户的时间,谁就能赢得未来。
"在流量的竞争时代,大家从月活看日活,现在开始比拼用户时长有多长。国内13亿,全球70亿,已经到了天花板。每个人24小时,谁占了更多的时间谁就赢了。大家可以发现,高频度使用的工具类的App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开始向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延伸,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更长时间。"
她还列举了Facebook,今日头条和YY这三家公司,虽然他们都声称自己不生产内容,但其实都在内容创造上花了很大功夫。
Facebook, 今日头条,YY是三家神奇的平台,声称自己不产生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而实际上玩出了花样。
人们对FB的传统定位是一个社交平台。实际上,它与微信相比,除了没有交易闭环,其他方面做的都很强。非常奇葩的一点是,FB可以通过推送广告来增加用户的阅读时间,阅读量和点击数,一旦减少广告数量,整个平台的用户日活跃度会下降。可见,FB把广告做成了用户需要的信息流。
今日头条声称自己只是个性化搜索引擎,而实际上今年该平台73%的文章数来自于头条号,这个数据在一年前只有百分之十几。
作为一个直播平台,YY实际上就是在做综艺节目导演的活儿,节目策划、制定活动规则、选演员。虽然平台是用户自己做主,但主题是YY定的,规则是YY定的,就连演员都是YY自己找的。YY有一个星探队伍,专门挖掘网红潜力股,然后进行包装,再送到平台上,你还能说YY没有做内容自制吗?
以及举了《什么值得买》和《精品购物指南》例子,从内容产生方式,用户阅读习惯,盈利模式三个角度来分析新旧内容生产方式之间的不同。
《精品购物指南》的内容都是由编辑挑选,在读者眼里其实是厚厚的一沓广告。用户默认拿到《精品购物指南》的时候是拿到一个广告,所以用户来看看应该买什么应该吃什么,但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广告,因为内容是从服务提供者那里来的。
而什么值得买80%-90%的内容是UGC。该App的100多个编辑主要做三件事:踢微商,留住会写评论的用户,为这些好用户做一个好的分账模式。直到现在,因为大量UGC的存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就默许了它的真实性。用户在其他网站上想要买一个东西,都会先到这个App上搜一下评论值不值得买,还可以看到这样东西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的折扣排序。
所以,虽然二者表面很相似,但用户体验急剧变化。一个只能靠广告盈利,一个绝不用广告盈利,而是用内容带来的导流和销售额来盈利。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所有的交易平台的电商都在加强内容。
顺着这个思路预言,细分市场行业类媒体一定会死掉,比如地产杂志,电脑报。因为后者所涉及的领域最快以电商方式进行改革,所以是最快死掉的。
此外,传统聚合类资讯媒体也一定会死掉。未来负一屏、手机桌面会成为主战场。手机被很多用户视为延伸器官,既然可以即时接受资讯,第一时间转发形成互动,那为什么还要等到固定时间查看某些平台,甚至还要付费呢?
张泉灵还透露她投资的四个微信号:
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混子曰",创作者叫二混子,他目前大概有70几万的粉丝,他从来没有做过推广,但每篇文章都有接近30万的打开率。他写历史类的分析,画画,有稳定的内容生产,像这样的流量极高的平台,收到的广告分成远不是一般的流量分成。
第二个叫"年糕妈妈",这也是一个微信公众号,做平台分发,已经有80万的粉丝了,是母婴类文章中写得相当不错的公号。
首先我觉得打开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这个微信号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现有的粉丝里面有多少是每天看的,就可以知道粘性有多高。其实做媒体经营的不是内容,而是用户,因为媒体是通过用户盈利的,内容只是一个把用户装进来和留在这个平台上的入口,是一个用来"勾引"他们的东西。
第三个叫"编程猫",我儿子是他的忠诚用户,在电脑端学编程。我认为编程就是未来世界的语言,而且这个编程项目是可视化的,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内容就是一只程序做好的"猫",故事也是这个程序编好的,用户需要做的就是让这只编程猫向前走10步,然后要说一句话,完全可以自己创作。
第四个是关于教育体系,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张怡筠,我原来做电视的时候认识她的,她开发了一系列儿童情商教育的知识体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为高情商会幸福的人,告诉用户孩子几岁要开始做什么事情,用什么方法,这不是简单的上一堂课,是儿童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游戏。她告诉用户,这一个礼拜你只要听这个故事,听完后记住故事最后的口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要重复那句口号,而此时家长应该做什么。然后一周内家长和孩子都要到那个公众号上去签到,来证明我完成了这件事情,接下来卖一套游戏产品,孩子与家长一起玩,就可以养成这个习惯。
她眼中内容创业的四种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知识服务。内容本身就卖钱,比如说编程猫,这就是知识服务。
第二种是人格推荐。比如刚才说的年糕妈妈。另外一类未必是卖货,有可能是其他服务类型的,比如说可能是一个旅游的入口。
第三种最最常见叫流量分发,流量分发就是广告。
第四种是IP类产品,变成了新的文化产品。
以及一些内容创业的注意事项
第一个是大多数传统行业出来的内容创业者都喜欢做头部的内容,但是事实上整个生态更多地鼓励尾部流量,包括腾讯。鼓励尾部力量的崛起是因为这样生态才最健康,任何一个生态都不希望养成一个可能反噬生态本身的参天大树。哪怕我一开始是为了推这个平台要做头部流量,然后吸引用户过来,等用户已经在这个平台上的时候,我一定鼓励的是尾部流量,不能让别人反噬我。这是内容创业者必须要注意到的,这才是我说的多平台分发有多重要。
第二个,2016年会是视频爆发的一年,视频将更多以直播的方式来进行。在传统的概念里直播比录播贵,因为需要大量的设备,但是现在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所以我们总结一和二,视频会起来,会更强调尾部流量,这两个事情一相加就是直播会起来。直播在目前的状态下,单机手机直播的成本要比做一个栏目后期编辑便宜多了。